得罪了一位朋友,所以想在這裏道歉和解釋。
道歉是必須的,因為我的確沒有展示足夠的尊重,但我真的不是故意,希望得到諒解。
簡單說,朋友想介紹一家公司給我,看看我會否有興趣投資。
理論上,都會先看看公司的所謂 investment deck,再考慮會否跟 founders 見面;如果內容是有趣的話,歡迎到極點。
看過 investment deck,合理合情但沒趣,其實不太想見,但看在朋友份上不得不見,而且當時身在倫敦,而那幾位 founders 也只是幾個車站之隔;這樣也不見見面,說不通。
見面後一星期,回到香港,接到朋友來電,他明顯不高興。原因不是我決定不投資,而是 founders 說他們感到不受尊重。「話你成日喺度睇錶,好似好趕時間,根本冇興趣聽佢哋講嘢。」
鄭重說一次:我真的做得不好,對不起。
做我的角色,必須對著 founders 有最基本的尊重,別以為人家來求錢便輕視人,分分鐘人家彈走過好幾張 term sheets,肯見你已經是幾生修到。經常警剔自己要如何尊重 founders,卻沒有在那次做到,對不起。
只想澄清一點:看錶是不對,但看錶不是趕時間。平時聽 pitch 一定不帶電話,因為要確保自己全神貫注,那次卻大意帶了 apple watch,所以不尊重地看了很多次錶上的 noti,僅此而已。
再三道歉,希望接受。
道歉之後便是解釋。
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投資,我沒有給他一個很準確的答案。
坦白說,拒絕投資任何公司或行業,很難找到「確實」原因,而且有時候走寶的可能是我,who knows。他們想做的市場是存在的,也不是一個小的市場,但感覺是他們所做的 technology / product 好像很容易被那些大型平台 commoditise,未成型可能已經被淘汰。
但必須說一句,idea 還是其次。
葉某眼中的重中之重,還是人。
對我來說,沒有東西比人來得重要;換句話說,要是我不喜歡那個 founder 的話,只能說句 sorry。
電話裏頭,是前輩,也是朋友,要對著他說,「我不喜歡你介紹的人」,很難啓齒。
希望他明白,以下一句,絕是對事不對人:I really don’t like the founders。強調,我喜歡他們 as people,只是不喜歡他們 as founders。
對於本身有正職而又想搞 start up 的人,多數會避免;對於本身需要為家務或子女付出大部份時間的人,多數會避免;對於不能捱苦的人,多數會避免。
當你創立一家 startup 的時候,每天都要與痛苦共存。發展得不夠快是一種痛苦,發展得太快更加會讓你陷入恐慌,因為當你發展得快,你便會發覺今天所做的決定,下星期已經會失去意義,理由是發展得快便是轉變得快;今天你公司 30 人,這個方法行得通,但到你有 35 個人的時候,一個高效的溝通模式竟然會即時失效。曾經有位 founder 跟我說,「我必定要養成一個習慣,就是要習慣沒有習慣 (having the habit of not having a habit)。」
你不能控制市場反應,你不能控制 fundraising climate,你不能控制員工的想法,你不能控制什麼時候會有另一位對手加入戰團。既然創業就是每天面對未知數,試問如果你有一份正職或沉重的家庭義務,你如何有心情和精神解決這些問號?
有錢有橋有市場也不代表有將來,搞 startup 或決定是否投資一家 startup 之前,一定要看清楚幾位 founders。真係有好多人拍過我膊頭同我講,喂葉朗,呢單嘢冇得輸,大家咁熟,遇你兩成。我最怕得罪人,所以我的例牌回應也是:「無謂要你賺少啲喇,睇住你發達我仲開心,加油。」